高品位生丝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及其应用
李兵负责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及其产业化新技术的创新;建立了高效、低碳、省力化饲养技术体系;对高强力生丝进行了应用开发。获得动物品种权2项。
项目主要创新点
1.生产高品位生丝家蚕新品种的育成,育成了国内第一个细纤度、长丝长、高净度家蚕新品种,选配了适合我国西南地区饲养的新品系(川蚕品审(2012)01号),奠定了高强力生丝品种的产业化基础。
2.高效、低碳、省力化饲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开发了数字化催青控制技术,提高劳动效率2.8倍,节省能源开支60%以上,实现了催青过程化学污染零排放。
3.高强力生丝的生产及资源循环控制技术集成,建立生丝控制模型保证蚕丝纤度偏差符合高强力生丝的要求;建立缫丝废水循环控制技术,实现缫丝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回收丝胶蛋白的新功能开发。
4.高强力生丝的结构特征及应用开发,阐明了生丝强力生产的内在原因;开发了医用缝合线和医用捻线。
项目在江苏、浙江、重庆、四川和云南等蚕区建立了饲养基地,饲养新品种54.27万张,蚕农收益12.16亿元,茧丝绸公司销售收入17.97亿元,创利税2.08亿元。
相关链接:
纺织业是非洲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更吸引了大量来自亚洲的资金,这给其纺织产业本身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本土服装制造商亦受到亚洲进口产品的极大冲击。
非洲棉花—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现状,受到近年中国对非洲实施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差异化援助和支持影响。世界纺织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棉花市场的重要客户,主要是来自亚洲,其中中国占比较大。
非洲东南部对亚洲国家的棉花出口不断增加,而东南部地区在非洲拥有最具活力的纺织行业,且是重要的产棉区。同时,非洲本土服装制造商受到亚洲进口产品的压倒性冲击。
亚洲投资者为非洲东南部国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当地生产流程;而现时试验项目尝试将大规模服装生产过程,从亚洲转移到非洲东东南部,但这一努力的可持续性尚不明朗。
此外,非洲的现代化刚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非洲现代化能够成功,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极其重要,因为它可以被用来促进非洲的创新,并激发非洲的经济潜力。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